发布日期:2024-09-02 06:55 点击次数:114
立秋过后,气温骤升。高温不只会让人中暑,还是心血管的“劲敌”。全身血管扩张,血液变黏稠,对脆弱的心血管来说,“高危时刻”悄悄降临。那心血管疾病患者,如何安然度过秋老虎的“烤”验?
\n高温会增患疾病风险
\n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高温环境中面临更高的风险,因为高温可以增加心脏的负担,加速血液循环,导致血压波动,甚至可能引发心绞痛、心肌梗死等严重事件。因此,此时心血管疾病的保养变得尤为关键。
\n在高温、高湿这对“双煞”影响之下,全身血管易扩张、血液变黏稠,人会感到胸闷气短、喘不上气……一项刊登在《环境与健康》期刊上的研究表明:最高气温每升高1℃,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.3%。当气温高于32℃时,脑卒中(中风)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%,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,危险性还会增加。
\n气温高,人体温度也相应升高。从热气腾腾的室外进入空调房,或者大量饮用冰饮、暴汗后立即冲冷水澡等行为,虽然会让身体一时舒爽,但血管很难适应过大温差,从而造成急剧收缩。血管收缩对于健康人感知不大,但对于存在基础疾病的人却是危险因素。
\n保护心脑血管有7招
\n1.补充水分
\n由于出汗量增加,高温天气尤其要警惕脱水,日常喝水时注意少量多次,最适宜的是饮用温开水。体温较高时喝过凉的水会刺激胃部,诱发胃痉挛、腹泻等,腹泻也会造成血容量降低,减少脏器血液供应。可穿戴智能设备监控,使用智能手表或健身追踪器监测心率、血压和活动量,及时调整活动强度,设置警报以提醒服药、补水和休息。
\n2.合理使用空调
\n从高温的户外环境进入空调房中,温差会使血管立即收缩痉挛,血压波动幅度大,易引发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。不管外界气温有多高,空调温度都应该在27℃左右。从室外进入空调房时,应先把身上的汗水擦干,避免空调直吹身体。
\n3.坚持锻炼
\n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态的运动,改善血液微循环。但不能太早晨练,早晨交感神经异常兴奋,血压处于第1个高峰值,心跳速度加快,升高血液黏稠度,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。高温季运动时间可安排在傍晚,做低冲击运动,较凉爽时进行如八段锦、太极等低强度运动,外出时应做好防晒措施。
\n4.注意饮食
\n暴饮暴食同样会增加心脏负担,使大量血液流向胃肠道,心脏、大脑血流相对不足,从而引发缺血性疾病。温度过低的冷饮会使血管突然收缩,除了造成胃痛和腹泻外,也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。此外,高脂饮食会导致血脂增高,增加血液黏稠度,所以要遵循低盐、低糖、低油脂的饮食原则,这是保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方法。
\n建议:夏季应注意饮食清淡,吃7~8分饱就行,远离高脂和高糖食物,慎饮温度过低的冷饮,多吃新鲜蔬果和五谷杂粮。
\n5.作息规律
\n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,建议规律入睡时间,保持睡眠充足。睡前尽量不要饮用浓茶、咖啡等易引起精神亢奋的饮品,也不要长时间看手机或电脑,后者容易导致入睡困难、甚至失眠。
\n6.定期体检
\n随着时间、年龄、生活、工作节奏的加快和心理压力的增加,很多疾病的发作都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。而对于多数疾病来说,能否早期发现、及时治疗,是决定预后的关键。
\n7.心理调适,保持心态平和
\n避免情绪剧烈波动,通过中医五行音乐、深呼吸等放松技巧,减轻心理压力,有益于心血管健康。
\n高温天气使很多人即使出现胸闷、胸痛、心慌、心悸等不适症状也不愿去医院,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加重。若出现胸闷等不适症状,一定要及时就医。
\n由于长期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负荷,许多人被心源性猝死夺走了生命。而若能坚持定期体检,及时发现疾病,并在最佳时间进行治疗,可能许多意外可以避免。希望大家提高健康意识,保持良好生活习惯,让心血管安然度过“烤”验。(资讯)
\n(文/重庆市中医院 左的于 朱姿仪)
\n原标题: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安然度过秋老虎的“烤”验